退出  |  首页  |  锐角网  |  留言板

甘草

相似海明月卿 发表于 2024-05-31 22:56:40   阅读次数: 17696

我很喜欢木心的一句话:那种吃苦也像享乐的日子,叫青春。

青春是苦涩的,像童年一样,好像没有体会到几把游戏的快爽就已经到了终点,白天的光阴里,在教室里听着或困难或简单的课程,写着似乎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听着老师讲着永远听不懂的题。到了夜晚,还是要延续一天的课业再在疲惫中沉沉地睡去。我想真的很累很苦

父亲说他小时候爱去中药店,花一毛钱买一小捆甘草,揣在兜里,一小根就能吃好久好久,可我总是在想:“甘草不是苦的吗?怎么会有人喜欢吃甘草呀!”

于是我便一直想去尝试一番,可忙碌的学业却总将我的时间压榨干净,

在校的日子里总是闷热而苦涩的,上课的时候时不时有几个同学悄悄的讲几句话。“喂,还有几分钟下课”“刚上课”“………”“还有29分钟下课”。教室里充斥老师的讲课声,电风扇总是唰唰的响,听不清也吹不到风。电风扇的位置总是很奇怪,永远是对着过道吹,又吵又热。老师总是会问,听懂了吗?我们这些被闷了半天的同学们只能反复地说着听懂了…听懂了

有的是真听懂了,有的呢只是单纯的想要老师快一些离开,这样就能下课了。 窗外的柳树的枝头是垂的。顶芽生长的那几个似乎永远在随风摆动,而它们的影子也随风摆动正印证了那句话:“树影低,自顾落竟痴迷。”好不容易煎熬地度过了一整天,第二天起床却依旧要一模一样地度过,不变的起床,不变的早自习,不变的出操,不变的生活…好似我活的不是365天,只是重复了365遍的一天,无趣、无聊又无味。就像在班级中流传的,躺下是为了休息,起来是为了再次躺下休息,或者更直接地说我想我们真的很累,乃至于我一直觉得青春都是苦涩的

终于有一次我努力地压出了一点时间来,跑到离家最近的中药店里,买了一小捆的甘草。我小心翼翼的尝试,入口居然不是苦的,而是丝丝的甜,这样的甜中却又夹杂着清苦。这让我想到了一段日子——上学的日子。课堂虽然有时很无聊,但是听着老师讲我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内容,让我知道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也称得上是有趣的。下了课,同学们偷偷摸摸地玩些小游戏,很吵闹,但是好像很有乐趣,仿佛在学校里哪怕平时觉得幼稚的游戏也会变得格外有趣。一到午饭时间,下课铃准时响起,一群人便飞快地奔向食堂,又飞快出来,只是单纯为了打那10分钟的篮球,可以在操场上追逐半天,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嘲讽你学习没有他好,晚自习上一群人紧盯着台灯上的飞蛾,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想看看谁有能力把它击败而已。度过了一节漫长的晚自习,就总是会有人趁着十分钟的下课时间偷偷摸摸的跑到树下,悄悄地摘些还没有成熟的李子回到班里去糊弄人。如果糊弄到了,就会放肆张扬的笑,如果没糊弄,倒只好灰溜溜的自己尝了一口,然后被酸倒,它的主体是苦涩的,却又带着轻轻的酸甜,虽然它不太好吃,却承载了很多很多有趣的记忆,就像甘草一样,让我感悟,让我愉悦,让我变得更好,再更好。

人们总是不能在青春来临时珍惜青春,在青春来临时赞叹青春,也同样无法在青春来临时享受青春。

或者更直接地说:我想我的青春就如同甘草一样,苦涩和甜蜜交错融合,缺了一味都算不上完整。不论是出丑的窘迫、打闹的快乐还是课堂学业的繁琐,它们相互交织着,缺一不可地构成了我的青春。我那苦与甜并存着的独一无二的青春。


李国栋
评分
87
文章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青春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通过对校园生活中琐碎细节的描述,以及对甘草的类比,表达了对青春的复杂认知。文字情感真挚,充满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体验的深刻总结,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朱婧
评分
89
从木心的诗到甘草的滋味到作者的亲身感受,苦乐交织方为青春况味的主题一以贯之,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发现感受并共情感受,如机械的电扇、垂枝的柳树、未成熟的李子等,把身处其中自觉辛苦又朦胧觉得应当要珍惜当下的青春心理描绘得很生动,不过文中对甘草由苦到甜的刻画,甘草之苦所谓何来似乎缺乏交代,文中第一次提及为“我总是想”,可适当丰富,如从前经历导致的刻板印象或身边人的说辞等等。

张恩惠
评分
85
由木心的诗开篇,可见作者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借“中药之苦”与“甘草之甜”来回味学堂生活,定格青春时光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但比较遗憾的是,作者的行文措辞比较寻常、平实,中规中矩。

庞鸿
评分
83
本文以“甘草”为喻,将青春比作苦中带甜的甘草,意在展现青春复杂而独特的滋味。整体结构清晰,采用典型的先抑后扬的手法。然而,文章在对“苦涩”和“甜蜜”两方面的描写上,可能存在将青春原本丰富的内涵二元化的倾向。

何天平
评分
85
处处说青春,那就可能处处不见青春。
总分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