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  首页  |  锐角网  |  留言板

陈美杉 发表于 2024-06-24 16:41:39   阅读次数: 2632

“3,2,1,所有引擎启动……”奇幻迷离的淡蓝色离子束从方舟尾部喷射,只觉头胀得厉害,朦胧中我窥见玻璃一角,蔚蓝深邃中有鳞片状的物质在闪烁……是,一颗星。

回到2406年的仲夏夜,那是10年前的我挽着父亲坚实的臂膀,站在南山之巅,生平第一次感到星星如此之近,仿佛触手可及。沿海的小镇没有悬浮超导在空中乱窜,也没有先进的新能源自给自足,一家半自动的老矿厂是这里主要的收入来源,我的父亲便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工人。

我钟爱星星的遥不可及亦是触手可及。然而,日益严重的光污染将它们隐匿,只剩零星数点。我总想闲暇之余,隐在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间,努力地记录星星。它以有力的线条组成的球体出现在我的天文学记录本上,伴我度过整个的学习生涯,那么真切,那么可爱。

冲出童年家乡的回忆,冲出地球母亲广阔的怀抱,这里是宇宙,是星星的天地。此刻,我们饱览着眼前景象:月球像散发着银白色光辉的典雅女子,看上去是那么近,沟沟壑壑在眼前展现,我们像是静静地、缓慢地在漫步。噢,我们的老前辈——万户,我深深地凝望着,向他致意,直到宇宙中又多了一个平静的光点。

灵敏的天体观测、信号探测仪器不停地工作着,具有鹰一般大视场、高灵敏度、能快速时域巡天监测的“Hawk-Eye”是我的得意之作。通过软x射线精准探测到天体表面重元索和臭氧层,洞悉宇宙中某一天体的物质成分、天体类型及轨道。例如那颗彗星,借助它可以看到淡蓝色,那是因为水冰的硅酸镁含量较高,如果富含碳的有机分子为总67%时,就更红些。观察到一椭圆的轨道,是一颗长周期彗星正以4.23km/ms的速度运行。

远离迷离的街灯,五光十色的广告牌,我梦寐的研究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污染仍在家乡,星际旅行是逃避,但我应该去面对,去行动。我又埋头测算起来。核聚变的掌控与成熟的离子引擎,方舟巨大钢铁身躯平稳而迅捷地在无尽墨色中驶着,形成一条浅蓝色轨迹,几日不消,家乡的所在已难再辨。

思绪拉回到10年前的一天傍晚,我从没见过父亲那般惶恐无措,心中便不良预感,抄一条熟识的小道向南山跑去。南山像一夜老去了一般,压驼了背,佝偻着腰,在夕阳昏黄中裸露出沟壑纵横的脸庞。山体大规模滑坡!我突然感到无力,看星星的日子不再,我的心中也有什么像南山一样轰然倒下了,难道这便是山的宿命?悲伤着,却没有泪。之后的许多天,雾霾四起,藏住了一切,包括星星。我一边为之难过,一边贪恋地享受着科技的便利,难道科技发展要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吗?许多事是之后才明白的,隐瞒,违规操作。

不知在方舟上度过了多少个黑夜,我凝望着旋窗外的一颗星,觉得分外陌生。它恰好位于天津四与牛郎星之间,大概是距离的缘故,它闪亮夺目得晃眼,我急忙打开“Hawk-Eye”,蓝超巨星!红点跃动,提示在这颗新恒星不远处有一片星云。若是没有了这片星云,较天狼星亮5倍的它或将照耀人类的历史。

站在科技的峰巅之上,这是我生平第二次感到离星星如此近。这颗年轻的恒星源于中心能量,像身体中奔腾的血液,在核火焰的火场上不停掀起的蓝色风暴。巨星表面的飓风将高能粒子抛向数百千米高空,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蓝色海藻群,放眼望去,那个平静的光点也许过去几亿年,会坍缩成一个黑洞,外层物质会形成一片壮丽的星云绵延,新的星星重新诞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人是如此,星是如此,宇宙亦也是如此。如此幸运,有一颗行星的位置不偏不倚,没有射线,没有超新星,安然地度过45亿年。这是地球古老的生命逐渐进化,踏上了一片坚实的大地。当他们手指长矛,对着正在奔跑的猎物用力一掷,或是使用石子磨平时,科技就已开始,应该说,生态环境包含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又推动科技发展,是利是弊,在于我们自己。

八年后……

当我重新踏上这片大地,一只灰尾斑鸠正在开阔草坪上啄着草籽,一点也不怕人,显得那么怡然自得。抬头,竟有几分独特的绿意,电车穿梭在嵌入式的轨道中,空中还有几台圆筒式的机器运转,应该是近期环保的新突破。我决定加入其中去,去找回我们的星球——地球。着手之后,我为太阳能发电站装备激光自动化清洗,积尘而降低发电效率至97%,整体趋向小体积智能化发展,使更多人选择无废化的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腾出空间。

时隔多年,南山苍翠了。望星的日子,成了我的往昔,成了我与孩子们的当下。我依然会时常向他们讲起星际旅行的那段故事,眉眼盈盈,语气坚定。


范德清
张利利
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