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的创新 ——从鲁迅《奔月》中浅谈对神话的创新和现实主义思想
玉立 发表于 2024-07-24 15:17:33 阅读次数: 635684传承中的创新
——从鲁迅《奔月》中浅谈对神话的创新和现实主义思想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成就——“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层社会的卓越现实主义历史。”【6】同样,鲁迅以他为数不多却惊世骇俗的短篇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积淀的重压和外族侵扰下的民族灾难史和在历史转折前的思想变革史。鲁迅用现实主义思想敲响了旧社会的丧钟,为我国现代文学竖起一面现实主义的大旗。
其中,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就是这个现实主义思想的体现。鲁迅以《淮南子·览冥训》等古书为写作基底,艺术化地将神话加工以呈新品,把原有的神话故事赋予其新的魅力。本文将围绕小说中的一篇《奔月》,从生存背景、语言风格、人性复杂三个角度,浅谈对神话的创新和现实主义思想。
一、生存背景的平凡化
鲁迅在《奔月》中较突出的创新之处是换了神话故事中的背景,将其平凡化。即换为“因天之时,就地之利,依人之和”的生活。作者如此创新,正是为了突出其直面惨淡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也是作者本人的映射,更折射了那个时代的底层人民的思想。
昔日的后羿十分辉煌,受万人敬仰。当时的他不仅上射十日,还捉蛇擒兽。《山海经》等古书皆有记载:“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1】而《奔月》中,作者将文中主人公后羿与嫦娥由天气恶劣,民不聊生的尧舜禹时代挪移到了没有战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时代。那里食物颇丰:当年他射下了西山通体金光的文豹、有小山丘般大小的封豕;食物“熊只吃四个掌,驼留峰。其余的就都赏给侍女和家将们。后来大动物射完了,就吃野猪、兔、山鸡。”【2】但由于他的箭法过于强大,竟射得遍地精光,食物变得缺乏。连鸡汤都喝不上的他们每天都只能吃“乌鸦的炸酱面”。偶尔打到一只麻雀,却因“弓弩太强,以至被射得粉碎,只得煮汤喝。”
作者为何要将主人公生存背景置换若此?倘若将后羿放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应该更能突出他英勇无畏的射日雄姿吗?其实作者正是用了如此大胆又创新的笔法,展现了新时代下古代英雄的悲凉与孤独。
在神话中,当机遇——尧下诏令他擒兽射日时,他便发挥自己的才能,轻而易举的成了万众瞩目的英雄。在这样恶劣极端环境背景下,有能力的人物终会战胜一切自然的险恶。因为这些主人公包含了当时的写作者、流传者、各阶级人的共同梦想与期盼,是古人希望强大自我,战胜自然的不甘不屈之心,人们希望在现实社会中也能出现这般理想化的完美形象。
而在《奔月》这篇历史小说中,作者拆散了后羿身上所有的英雄光圈,将他写得平凡又无奈。这是作者在原有故事上的跳跃般的改进,是极为现实主义的产物。它去除了古人大部分的空想色彩,添加了更为真实的“人”的形象与背景细节,如后羿无奈落魄的神态:“搔着头”、“支支梧梧”,又如他的心理描写,外人对他的评价等,让平凡的背景引出后羿的真性——是为食而愁的丈夫,是落魄孤寂的英雄,也是受生活打击的常人。这使人物形象不再单薄,而是变得有血有肉。这样的创新刻画了理想英雄的最真实的一面,同时也让读者更有共鸣。
那么,作者进行这样的创新意图是为何?对后羿所承载的主题思想有何影响?我认为,作者通过这样的创新,体现对“直面惨淡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作者认为“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5】他认为,人生底色便是平凡与惨淡,华丽的人生不可能持久。他对世俗抱以希望与向往。在鲁迅本人看来,在名利与名誉面前,他选择对民族、文学负责,以低调平凡的生活过完一生。在两次拒绝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殊荣时,他认为自己应继续写低调惨淡的文字;若是得了这个名誉,就易让整个民族和文学界产生虚荣感和无知的傲慢,【7】所以改动背景以求平凡生活,恰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自我的映射。
二、小说语言的现实化
在《奔月》甚至放眼纵观整本《故事新编》就会发现一个极有趣的创新——小说语言风格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把白话文、英语、流行语嫁接在古人身上,让人不免有古今交融的错觉。同时,作者在人物语言中也加入了许多毫无逻辑甚至与语境矛盾的话语。如:后羿在介绍自己年龄时“我去年就有四五十岁了”;门客逢蒙在暗杀后羿未果后说“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你打了丧钟”;嫦娥奔月后,后羿自嘲“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仆人们对后羿的嘲讽“有人说,老爷还是个战士,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等等。【2】显然,这些语句不仅讽刺了身边的人和事,更是用了犀利之语予以批判。
此外,作者在神话故事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细节描写。尤其是在语言风格、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创新上独树一帜,如“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此后,作家描写羿对嫦娥复杂的心情,叙述羿射死农妇的母鸡时饱受奚落、倾囊赔赏的尴尬处境,以及他返家后发现妻子失踪的彷徨、最后射月失败的无奈……,无不保持着戏谑调侃的叙述语调。这些种种的浓郁嘲讽味,鲁迅是否又藏有“弦外之音?”
拿后羿与逢蒙举例,以逢蒙的一举一动,照应着现实生活中的高长虹。高长虹算为鲁迅学生,曾得到鲁迅很多指导和帮助。但后来,他因《莽原》的编者压下了向培良的一份稿子,就对编者等人进行指责,并对鲁迅表示不满(当时鲁迅早已去厦门大学任教),同时又利用鲁迅的名字进行自我宣传。当鲁迅予以澄清与揭露时,高长虹直接发表文章攻击诋毁。【4】鲁迅彻底被激怒,便作此文予以讽刺,批判高长虹的为人孤傲,我行我素。所以,鲁迅此篇文章中后羿有鲁迅的无奈,小人逢蒙有高长虹的卑鄙,而这些话也多由高长虹诋毁鲁迅时所骂的话的演变。所以鲁迅对文字语言的创新,不仅有推导自己“提倡白话文”的思想,也有讽刺社会某一普遍现状,所有的批判有来头、有背景、有原型。同时也有一部分是内心对某事等进行的转换的坦白与态度。所以,作品的创新与个人恩怨和经历有关,
由此可见,鲁迅用传统故事作为底色进行创编,并且一改往日语言风格,不仅有主推白话文之意,更有讽刺社会某一普遍现状,同时也有一部分是内心的一种宣泄。这种融今入古、古今交融的写法,正让鲁迅也获得了一种穿越时空界限的灵活讽刺现实世界丑陋人事的自由,并将对象设于可鄙可嘲的境地。
《故事新编》的《序》里,这种写法被鲁迅称为“油滑”“《故事新编》……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然而有些文人学士,却又不免头痛。”【7】鲁迅在给友人的信上如是说。由是,它们更像是鲁迅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私、卑鄙行为的鞭挞,而这也贯穿了整篇主题。
三、人物性格的复杂化
通过对比民间故事《嫦娥奔月》与《奔月》便不难发现,文中的人物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人”——只拥有一副最理想化的上帝面孔,而是通过增加细节刻画,使人物变得既复杂又真实,揭露了现实社会中人性的矛盾与本质,即性格中有对立面的碰撞,有人的本质色彩。
人们心中的后羿至高无上。在古书中,人们对后羿的描写仅是来凸显人物英勇无畏的理想形象。而《奔月》中,鲁迅用了更深层次的笔法,将原本内心空虚的后羿填充起来,抹去了英雄光辉:家将仆人阴阳他,让后羿无颜以对;面对嫦娥时,他战战兢兢:“......搔着头皮,支支梧梧的说——今天的运气仍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一个“英雄”的怂样尽展眼前。英雄的“怂”与“习惯”,是后羿的第一重人格。同时,后羿经常在嫦娥抱怨时,以美好往事引起嫦娥的笑才放心。“逃避”与“怀旧”是后羿的第二重人格。后羿在妻睡后观察她消瘦的容貌,不禁叹惋:“哎,......觉得惭愧。”后羿的“爱”与“无奈”,是其第三重人格。
后羿不仅有多重人格,也是个矛盾体。就以其“怀旧”的性格来举例,后羿时不时会回忆起自己以前的生活有多么的辉煌美好。但在嫦娥飞天后,他终于认清物是人非,妻子终究是受不了往事的洗脑,离他而走。而此时,后羿也终于认识到妻子再也不回来,美好的怀旧梦境已破灭。于是文章结尾,后羿轻点了一句“我实在饿急了,还是赶快去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来,给我吃了好睡觉。”他开始关注真实的“现在”,而非“过去”。这是他矛盾性格中最突出的体现,是人性的矛盾复杂,是现实的映射,更是鲁迅现实主义的体现。许是鲁迅在映射自己,又或是想告诫人们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神”,以此告诫人们远离封建迷信。
同时,嫦娥也不再是一位优雅的“神仙姐姐”,也没有了李商隐笔下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凄美。文中,作者给了嫦娥许多有趣的描写:“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了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2】还有“似理不理的”,“哼”等,形象的写出嫦娥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相貌,是作者抛开理想色彩的大胆创新。
鲁迅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关注人的本质和情感。他在作品中反映了弱势群体的苦难,呼唤社会主义与关怀弱者,揭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就像作者在序言里的自嘲:“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1】所谓陷入“油滑”,在我看来,正是他用幽默但风趣的“油滑”之笔,将那个巴黎和会失败后,新思想急速扩建,人们群体起义的时代下的底层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暴露了出来。这样不仅洞察了人性的复杂,还对底层人民抱有了更进一步的关怀。同时也呼唤了社会主义,底层人民能从中拥有更多感受,产生强大的共鸣圈。
所以不难看出,鲁迅的这篇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剖析。它的特点是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描写客观,具有一定批判性,揭露社会黑暗,倡导社会改良。【3】此外,作者用精巧之语点出了时代中人们“精通时事”的特性。在原有神话基础上,加入了历史因素的厚重与人性复杂的浑浊。
四、总结
在《奔月》或整本《故事新编》中,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有某种超前性。李欧梵在《铁屋中的呐喊》中曾指出:“我认为鲁迅是一个形式上的创新者,......《故事新编》这个集子,也在形式上颇有创意,根据的是古材料,创作时使用的却是新观点和新意象。”【5】鲁迅的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批判了社会的黑暗面,呼唤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他的作品既揭示了社会问题,又探讨了人的精神世界,对于塑造中国现代文学的风貌和引导社会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昭军译注,《山海经》,北京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20.12
【2】鲁迅,《故事新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3】百度词条,“现实主义”,114次历史版本
【4】颜威说历史,《再读鲁迅的《奔月》:专制社会下,英雄的悲凉、民众的麻木与冷漠 》,2023-08-08
【5】鲁迅著,绍兴文化院编,《鲁迅全集》中之《纪念刘和珍君》,2022.3
【6】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9
【7】鲁迅,《鲁迅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