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  首页  |  锐角网  |  留言板

夏日终曲

信阳 发表于 2024-06-30 12:58:32   阅读次数: 6314

一.旧梦留痕

总是勾起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家乡小镇,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油味。


爷爷总是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藤椅上,手里摇着一把斑驳的蒲扇,身边放着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断断续续地播放着京剧唱段。巷口的豆腐脑摊由王大爷夫妇经营,老式的木头推车上摆着几个大瓷缸,盛满了刚出锅的豆腐脑。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撒上几粒咸菜丁和葱花,再浇上一勺辣油———劈劈啪啪,只要两块钱。


镇上的报刊亭总是人来人往。柜台后面,售货员穿着蓝色的制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熟练地用算盘打着算式。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日用品,从“蝴蝶”牌缝纫机到“飞鸽”牌自行车,应有尽有。墙上挂着几幅彩色的年画,画的是丰收的景象。


傍晚时分,大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谈论今年的粮食收成。孩子们则在街头巷尾玩着“捉迷藏”、“跳房子”,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偶尔会有一辆“解放”牌卡车轰隆隆地驶过,引得所有人都回头张望。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亮起了昏黄的灯光。有些人家已经添置了电灯,但大多数人还在用煤油灯。街角的露天电影场支起了一块白布幕,放映员正在调试那台老式的16毫米电影放映机。不一会儿,熟悉的电影主题曲响起,大家搬着板凳、蒲团纷纷赶来,准备欣赏这难得的文化盛宴。


时光飞逝,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那个充满温情的小镇早已面目全非。那时没有电视机,没有空调,生活虽然简朴,却充满了人情味。如今回想起来,那段岁月是如此珍贵,可当时只道是寻常。

 

2000年初的小镇,褪去了午后的暑气,十多岁的年龄,手里攥着几个钱币,兴冲冲地奔向街角的小杂货店。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混合着樟脑丸和陈年木头的味道。店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五彩斑斓的玻璃弹珠、会吹泡泡的塑料哨子、能发出清脆声响的竹蜻蜓。柜台后面,老张头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绿帽子,正在用蘸了口水的铅笔头仔细地计算着账目。


买完心仪的小玩具,我们齐刷刷地跑向巷子口的老槐树下,我掏出刚刚从小杂店里买的时间胶囊,写下了一首诗歌,将它埋在树下。


在老槐树边上有一台红色的“大白兔”冰柜,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冷饮:绿豆冰棍、杏仁豆腐、奶油雪糕。挑选完心爱的冰棍,大家蹲在树荫下,一边吮吸着冰凉甜蜜的滋味,一边比较谁的舌头被染得更蓝。


傍晚时分,天边飘来几朵乌云。收起玩具,踩着咯吱作响的石板路往家跑。路过邮局时,常能听到里面电报机“嘀嗒”的声音。忽然间,豆大的雨点落下,大家赶紧躲进邮局门廊。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邮递员正在给信件盖上鲜红的邮戳。


雨越下越大,我们挤在一起,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远处,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冒雨驶过,车把上挂着一个装满蔬菜的竹篮,车轮激起的水花在雨中划出一道弧线。


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们光着脚丫,踩着温热的水洼,追逐着彩虹的踪影。远处,收音机里传来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曲,提醒着该回家吃晚饭了。

回家的路上,经过街角的理发店里,“咔嚓咔嚓”的剪刀声和搪瓷盆里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飘出阵阵清凉。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亮起昏黄的灯光。街道上,蒲扇摇动的声音此起彼伏,夹杂着邻居们的闲聊声。孩子们依偎在父母身边,听着蛐蛐的鸣叫,数着天上的星星,慢慢进入梦乡。


这段记忆,如同一幅老旧的照片,泛黄却永恒。

 

二.回到过去

再次回到故土,留声机传来80年代的歌曲,依旧不变。浓厚的热流在空中打滚。烈阳高照,撇向脚下,裂缝在大地上蔓延开来,青草挤在裂缝之中。热风在来回徘徊。


几个小孩打着赤膊在树荫下嬉耍,斑驳灌进干燥的树皮,散发着淡淡的生机。嬉笑声似乎快把我淹没,在思绪的河水之中,我似乎睁不开双眼,可能是无法接受现实,回到这而感到的仿徨失措……


曾经的小杂货店已经变成了一家快递驿站,走进驿站,空调充实着我的衣服,摆动出淡淡的褶皱。记得小杂店没有空调,只有一个淡蓝色的电风扇,在寂静的夏日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走过老家的小路,路上的石板已经少了好几块,乱草丛生。在冥冥之中,似乎听到了曾经与伙伴们在雨中漫步的嬉笑声,忧伤随着仲夏的枯燥,萦绕在心头。


不久,老房子伫立在我眼前。


打开老房子陈旧的木门,一股清流的风吹来,吹散了我的心。水龙头已经生锈了,拧开它,清澈的流水潺潺而下。我讲它叠在手心上,像擦纸巾一样地擦在脸上,它来回滚动,似乎卷起了岁月。闭上眼,回忆似乎涌上心头,榕树下的石桌,盛夏的知了声,教室里咿咿呀呀的读书声、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收音机里的京剧唱腔……这些都在脑海里闪过,环绕在身边。


门口的冰棍摊,老板熟练地用报纸包裹着冰凉甜蜜;远处传来的留声机音乐,悠扬婉转;树荫下下棋的老人们,沉思着人生的格局。这份思绪一经触动,我仿佛已经回到了儿时的家乡。那里有我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我离家求学时最魂牵梦萦的地方。霓虹闪烁的都市夜景绚丽多彩,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我却独忘不了家乡那座老旧的火车站,它在我记忆深处屹立不倒,永远鲜活。


我闭上双眼试图再次回想,仿佛听见了蒸汽机车的汽笛声响彻耳畔,一股煤油混合着铁轨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禁热泪盈眶。此时此刻,俯瞰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思绪却飘回了那个黑白胶片般的年代。我想念站台上的木质长凳,想念售票厅里的机械打票声,想念候车室里此起彼伏的收音机声音。我仿佛又看到了穿着蓝色制服的列车员,手持铜哨,目送着每一趟列车缓缓驶离月台。


站在故土的门口,一边是充满色彩的回忆,一边是灰白的世界。我像一只小船,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中航行,回也回不去,向前推进却也无能为力。在这世间之中,我早已被吞没在未知的深海之中。


三.命运之信

亲爱的自己:

        你好。

        为自己而写一封信,很怪。但我还是想与自己谈谈。

        你还在过去吗?

        还是……

        似乎我们都不知道答案。

        我们都是在时间之中拼搏的人。

        我们都是在回忆之中彷惶的人。

        我们也是在未来之中忧愁的人。

        但,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岁月如沙,悄然流逝,而回忆却越发鲜明。用磁带录音机收藏歌声。忧愁与欢笑,迷茫与憧憬,在这个燥热的夏天里交织。骑行在狭窄的街巷中。空气中弥漫着冰棍和汽水的甜腻。那些青涩的心事,像是老旧收音机里时断时续的电波,在记忆中起起伏伏。我们曾为一场露天电影兴奋不已,为一本《读者》杂志如获至宝。

        我们都是一体,但我们真的是一个人吗,或者说我们真的活出了自己吗。都说花自飘零漾水流,光染潋宕朝雪落。世间万物都会向远方望去,念着炎凉人故,挽着细雨孤雁,盼着落日霞辉。最后躺落海棠之中。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会在花海中相遇吗?

        记得过去,我们在码头边,遥望远方,鱼腥味随着落日的余晖缓缓传来,海浪拍打着木板,在霞光下像火一样燃烧,远处细小的火花在天边的深蓝里闪烁。那是多么的美好。我记得你说过,要憧憬未来。

         但你真的做到了吗?

         又或者说……

         我真的做到了吗。

       



                                                                                                          我们自己                         

                                                                                                人生中的任何一天


附:时间胶囊里的诗

夏日

我们都是夏日中的一粒沙,

落不下的心绪,

也许是浮躁,

也许是春光。

在晚风中骑着单车,

划出风的痕迹。

你听,

那是风的声音。

摇啊,

那是春的斑驳。

我想回到未来,

随着我自己,

伴着我自己,

我们永远不坠落,

像沙漠中的一盏油灯,

照耀着黑色沙漠!

我们传唱着,

传唱着……¹


注:

¹墨水糊成一团了,最后一句看不清了。


范德清
张利利
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