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  首页  |  锐角网  |  留言板

瑞临此月

twiceism 发表于 2024-06-08 21:33:54   阅读次数: 2229

   瑞临此月

 一.日历装不下的回忆

    钩挂在墙隅的日历微微泛黄。

    月底,我轻轻撕下了此月的最后一张历纸,揉搓在手心,仿佛攫紧了整个季月般,久久不放,久久难以释怀。既存的美好总是在几个不经意的瞬间绽放,可当我们后知后觉地想要按下暂停键时却发觉其早已化作回忆,终归于遗憾,成为海海人生中一只只不起眼的路过蜻蜓。

    在我眼中,此月便是这美好的一刹。

    然而月尽,夏来,美好逝去,一切兜兜转转地复于平静,只留下一个黯然神伤的我思念此月初识的人,一个足以改观我人生脚本的人。

    日历都装不下的回忆,我来道给你听。

二.夏未至,瑞已临

    此月是暮春之月,暂未入夏。天气渐暖,白昼日长,新气象悄然而至。远处的池边树翳翳成荫,近处的楼旁草采采成原,高处的南飞雁攘攘成群,低处的渊中鱼飘飘成影。微风和煦,带着几分温火吹拢面颊,却不令人感到毛躁。只是隐隐之中,它在有些人的心间激起了阵阵层波,掀起了缕缕涟漪,无法平静……

    月初正值节假日,却碰上了一场不作美的瓢泼大雨。路面上行无几人,整个小城沦陷于万籁俱寂,平静得有些可怕。唯有那雨打纱窗、风吹穿堂的声音,尤显判明,声声入耳,声声入心。

    潮湿的空气令我有些不自在,泥土的气息纳入口鼻更添恶心之意。百无聊赖地,我打开了手机准备冲浪,想借此忘却周围景色的糟心。

    随手点进高一时被拉入的学校总群,翻览群成员名单时,偶然找到了一位头像全白的同学,定睛细看,才知是瑞。我对瑞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两个画面:坐在最右排考试时的她那双进取的目光,以及身背黑书包疾走时的她那个逐梦的背影。抱着一种广交益友的心态,我果断地点下了“添加好友”一键。

    而后,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在等待她的回音。

    无几何时,锁屏通知栏出现了瑞同意好友申请的消息。

    夏还未至,瑞已到临。

  三.文字的花海

    世界上有一段判若云泥的距离,便是认识前后的距离。

    那个在我眼中沉默寡言的女孩,经几日相谈后,原来是这样亦庄亦谐。“认识要从线上开始,继而向线下过渡”,也并非全无道理。直到那一刻才体悟到,认识的过程能够颠覆一切误解,在认识面前,所有顾标失本的第一印象都将化作子虚,归为乌有。

    有一次夜晚,瑞更新了一条让我久难忘的朋友圈。而彼时,我正酣畅淋离地同个“狐朋狗友”组队玩游戏,直至四指抽筋仍未露止意。

    与友散毕后,我才在朋友圈中关注到了瑞的这则帖子——只是几张照片,却引起了我的深思。第一张是瑞读过的成摞的书籍,第二张是瑞的阅读笔录,第三张是瑞自写的一则随笔。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朋友的生活里再见文字的花海,我万分惊喜。在爽文漫天的时代里,我想鲜有人会重拾经典吧?在节奏迅疾的时代里,我想鲜有人会舍得费时费力以笔作录吧?在接受式占主导的时代里,我想鲜有人会给自己立言立传吧?从瑞对文学、对文字的无限热爱和无尽探索中,我找到了答案。

    从此,昨日那个沉溺游戏虚度光阴,想要变好却举步维艰的少年不再。

    而文字的花海中,多了一名被瑞带入的遨游者……

四.被篆刻在日记扉页上的“生活断掌纹”

    跨年时我对自己说,“容颜易变请告别过往从前,冬眠觉醒我迎接今日龙年。”

    而后我对自己说,“落日星辰划过耳边,多美啊,我却装瞎看不见。”

    好的开端太多太多,但好的结局却寥无几数。

    从前的我走马观花过生活,妄想用浅陋的记忆去铭记一天又一天的目见耳闻,当觉察到那么多美好比肩而过时却为时已晚。

    直到此月初旬,瑞的一则旧帖带给我“以日记笔录生活”的灵感,才让我得以挽留一分一寸的美好于扉页之间。在那则旧帖中,瑞发布了一张多图的合拼,右下角,我捕捉到一行文字——“今年我写了12本日记!”一时间,我的思绪被绾入了文字的盘发。试想多年以后再从文字密布的本本日记中复看青春的似水流年,或感慨差强人意甚至尽非人意,亦或是理解过往,心得释然,但绝不会是空回首,也不会是徒伤悲。透过日记看青春芳华,就如同透过玩具看龆龀年华,两者本就并无二致。既然曾经垂髫的我们把回忆保留在了童年玩物上,那现在将要加冠的我们又何不把记忆珍藏在最纯粹的文字中?如此,我们的过往云烟,将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

    张开右手看掌心,三条断掌纹,刻画三条曲线,对应三种姿态。

    于是在日记上,“生活断掌纹”被篆刻,无论是哪一条,总归是攀升的,且没有极限。

五.钢化玻璃心

    生活中,人们常用“心碎了”来表示内心极度的悲恸。

    玻璃易碎,心亦易碎。于是,“玻璃心”便成了继“心碎型体质”后描绘心灵强度的又一个崭新代名词。不过呵,玻璃心是玻璃心,只要不大磕大碰,还是足够坚硬的。

    此月里,瑞总以玻璃心自诩。也许在她的胸膛里,久存着一块抹之不去的阴暗角,是不愿提起的往事,是说不出口的秘密,还是?或许连她自己也不清楚。

    这个世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心满意足越多,心灰意冷越多。此月中旬的一场联考,我和瑞都尽了全力,成绩却偏偏都不中意。我向她抱怨道,“有些时候遗憾就是失败,失败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命运不会有太多耐心与你谈合条件,再为你留下诸多后路。”瑞沉默了许久,终而答复道,“你错了。遗憾只是遗憾,它无关失败。就算是高考失利也仅是遗憾而已,我们无法用失败来妄作定论。没考好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有法考,还有公考,不是吗?”读毕,我默然良久。一场考试积累的五味杂陈,被她的这一番话深深治愈了。生活多苦难,命运多坎坷,但请不要忘却,掺杂其中的,还有一份甜、一份暖、一份抵过无数的温情。

    然而她的“人间清醒”远不及此。

    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群看客,自以为“百事通”,疯狂在别人的伤疤上撒盐,往别人的软肋上插刀,做出种种落井下石的鄙陋之事。联考落幕后的一周,我始终受困于班里某位“阴阳师”设下的陷阱里,久久难以自拔。我向她倾诉道,“为什么一个人想要变好就可以做出构害他人的行径?踩在已负伤的强者头上做教师爷的弱者,又有什么资格指点迷津?”瑞这次没有沉默,只留下一句刻骨铭心的箴言——只管捂着耳朵向前跑!既已改变不了敌人,那就做好自己,不被敌人所改变!——化解我心中久困的疑难。每个人得到的人生剧本各异,或平凡、或伟大。然而欲唱独角戏的我们才发现这是一场成分复杂的万角戏,我们与他们换角不成,我们也甘做配角甚至不起眼的无名小卒。但我们可以做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啊,朋友!我们杜撰出来的人生脚本同样光彩!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真正玻璃心的人是我,而不是她;又或许正因为她的这颗玻璃心,才成就了她的人间清醒。玻璃心怎能用以标榜心灵的脆弱呢?在致命的重击下,铁打的心同样破碎,避免了大磕大碰的玻璃心,又怎不见得是颗坚强的心灵?越是玻璃心,越禁得住暴风雨的猛烈吹打,越能在触底时蓄力反弹,弹得更高、更远、更绚烂。

    如果玻璃心一定象征脆弱,那装在瑞的胸膛里的,必是颗“钢化玻璃心”。

六.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我本是一个事与愿违便万念俱灰的人,虽笑待他人实心头蒙尘。

    此月最忧郁的时候我写下:出生不是悲剧,成长才是;爱情不是悲剧,婚姻才是;死亡不是悲剧,遗忘才是。然而生者终在成长,恋者终成婚姻,死者终被遗忘。如此一生,悲剧一世,生而为人,不复为人。

    此月最无感的时候我写下:风凄凄,行无迹,坐泛心头涟漪。

    此月最释然的时候我写下:与世无争而入世,无世与争而出世。

    引领我结束与生活的对峙,并与生活握手和解的人,正是瑞。

    不幸的人总是对他人的不幸格外敏感,却对自己的不幸无所体察。我像作茧自缚般把自己困囿于兽笼之中垂死挣扎,为自己流血流泪,自剐自残。我与另外一个我对视着、对峙着、对擂着,像是一场没有胜负的PK ,亘古不停。

    月后旬瑞与我分享了她的人生信条——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是啊!我与我周旋已久,为何不“宁做我”?我明白,另一个我不会容忍我也不会宽恕我,不会葬送我也不会放过我,我们相互欺骗却丝毫没有察觉到欺骗这件事。不管是让我做成他还是请他做成我,我想,这都是在“做我”。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但我更愿另一个我,能做回“我”——一个我想成为的“我”。

    赤裸之心最是真诚,刈去冗植,更添灼灼之意。让生命中的两个我共享真诚,或许是瑞与我分享她的人生信条的本意。

    暨今,PK以平局告终,对手成为了队友……

七.此月终曲

    月末回首月初,新我既临,旧我不再。

    怀揣着感激之心,我向瑞敛衽致谢,并附言道,“乘人生列车,同青春渐驶渐离。分寸的美好,不该只作一掠而过的窗外残影,而应成为与你偕行的永恒风景!”

    此月与瑞的这场邂逅,势将成为我回忆里的至美一笔,并继续带着我跨过绝望找希望,踏过青春赴流年!

    此月,再见!

范德清
张利利
汪元